第十七章決戰(zhàn)玄武門(四)
正是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。
北風(fēng)呼嘯,雪花紛紛揚揚的飄下,落在皇城的宮殿上,地面上,很快便成了白茫茫一片。
薛仁越匆匆走下宮城,在一座偏殿外停下腳步。
他看看左右無人,上前輕輕叩響門扉。
大門吱紐一聲開啟,一個雄魁的身影映入薛仁越的眼簾。
“王爺在嗎?”
“還沒睡,正在看書?!?
薛仁越和開門的漢子似乎很熟,兩人做了簡短的交流之后,薛仁越脫下白色的雪氅,邁步走進(jìn)殿內(nèi)。
偏殿的面積不算太大,八根粗大的柱子,將整座大殿分成三個部分。
正中央的大殿通道,被燭火照映,格外清晰。可是在兩側(cè)的暗影處,影影憧憧,站立著數(shù)百名軍士。
正中央一張長案后面,端坐一個青年。
黑甲罩身,正津津有味的坐在那里看書……
“王爺!”
青年放下手中的書卷,抬起頭來。
就著燭火的光亮,一張頗為清秀的面容,卻正是李言慶。
他微微一笑,“仁越,可是陛下醒了?”
薛仁越點點頭,“剛從甘露殿得到消息,陛下已經(jīng)醒了?!?
李言慶一臉輕松之色,只是那雙如星辰般璀璨的眸子,不自覺的半瞇縫起來,流露出一抹森冷之意。
“陛下,還是選擇了趙王,對嗎?”
薛仁越?jīng)]有回答。
但沒有回答的回答,在這個時候,卻是最好的回答。
李言慶嘆了口氣,緩緩起身。雙手撐在案子上,身體半傾,凝視薛仁越半晌后,突然問道:“仁越,你現(xiàn)在后悔,還來得及!”
薛仁越聞聽,卻笑了!
“王爺這話從何說起?
當(dāng)年家父病逝時,曾叮囑我與大兄前去投奔王爺……只因為那時候大兄猶豫,所以沒有成行。
趙王雖收留我兄弟,但卻又處處提防。
甚至連那侯君集,如今都在我兄弟之上……
武德六年時,王爺派人秘密與我兄弟聯(lián)系。也就是從那時候起,我與大兄已決意歸附王爺。
事實上,大兄對王爺素來敬重。
今日也正是我兄弟,為王爺建立功業(yè)之時……”
李言慶的臉上,綻露出一抹燦爛的笑容。
“我與仁杲也算是總角之交。當(dāng)年他贈我白龍,如今又助我成事,這份情意,本王牢記心中。
仁越,你且去準(zhǔn)備吧。
另外通知田豐,就說他兄弟一家如今甚好。他的侄兒,現(xiàn)已是一方縣令,日后榮華富貴,只在他一念之間。”
薛仁越插手躬身,而后退出偏殿。
從廊柱后面,緩緩走出兩個壯漢。
兩個壯漢的年紀(jì),都在四旬左右,看上去格外雄壯。
李言慶笑了笑,沉聲道:“程知節(jié),秦叔寶……本王答應(yīng)你們的事情,已經(jīng)做到了!
一會兒趙王勢必會從玄武門進(jìn)入宮中,我要你二人一定要死守延嘉殿,盯住甘露門……其他的事情,本王自會處置。這天亮以前,想必會有個了結(jié),到時候你們何去何從,就自行決斷吧?!?
這兩個四旬壯漢,正是天策府大將秦瓊和程咬金。
李世民在承天門外遇險,程咬金率先覺察到情況不妙。他是個有眼色的人,一見事有蹊蹺,立刻就趕奔東宮,與秦瓊匯合后,逃離長安。按照他們當(dāng)時的想法,是準(zhǔn)備去潼關(guān),和盛師彥匯合。至于日后的打算,在當(dāng)時兩個人都沒有考慮清楚。只是不等他們抵達(dá)潼關(guān),姚懿就已經(jīng)占領(lǐng)了潼關(guān),盛師彥更是未做任何抵抗,便歸順了李言慶……
隨后,姚懿兵發(fā)渭南。
薛仁杲率部看似支援,實際上卻早已經(jīng)投靠了李言慶。
畢竟,薛仁杲和李言慶的關(guān)系很密切。早在李言慶還居住于洛陽竹園精舍的時候,他和薛仁杲就成了朋友。此后李言慶和薛仁杲多有來往……薛舉病逝的時候,曾叮囑薛仁杲兄弟投奔李言慶。卻不成想兩兄弟還沒有出關(guān)中,就發(fā)生了李言慶在滎陽郡易幟的消息。
那種情況下,薛仁杲自然不敢去找李言慶。
隨后正逢李軌造反,李玄霸率部出征武威,薛仁杲兄弟于是就隱姓埋名,投靠在李玄霸帳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