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他要來就來吧,不過得守著咱家家規(guī),按著家中的孩童提供食宿,問歐老根可否舍得?!毕氲侥莻€總有些愣愣的歐家小三,趙與莒應承了這件事情。
“若是其余匠師都要將自家小子送來呢?”趙喜對此不是很贊同,那些孩童都是趙家未來的僮仆,也是他這個大管家今后的助手,因此他可不愿意有外人來壞了家規(guī)。
“一并如此,不過是多幾張嘴吃食,不過你得說明白了,既然來我家便要守著我家規(guī)矩,不守規(guī)矩又不舍得打罵,還是盡早請走?!笔帐昂米约旱臇|西,趙與莒拍了拍手:“走吧,去看看歐老根他們的活兒做得如何了?!?
歐老根等工匠們與莊丁們住在一起,那一排土屋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住滿了人,天一亮便是叮叮當當?shù)厍么蚵暋4藭r兩浙路一帶工商繁盛,富戶起屋造房添置家俱,多有請工匠住在家中制做的,加上趙喜許以重金,這些工匠對于住在這倒都挺樂意的。從莊院到這里,不過是一百五十丈(四百零五米左右),片刻間便走到了。趙與莒初搬來時,這路兩邊還都是荒草灌木,這些日子莊丁帶著孩童們,將路兩端都清理干凈,還依著趙與莒的意思,用碎石粗砂鋪在道路上,再在樹兩邊種上香樟樹,行走于其中,已經(jīng)讓趙與莒頗有些感覺了。
這一路都是緩坡,趙與莒看到溪邊的水田里稻子已經(jīng)成熟,趙與莒問過家中的佃農(nóng),知道這些稻子便是大名鼎鼎的“占城稻”。趙與莒還記得,這種原產(chǎn)于越南中部的稻種有三大優(yōu)點,一是耐旱,二是適應性強,三是生長期短。雖然從口感上來說,這種占城稻連后世的糟米都比不上,可在普遍饑餓缺糧的古代,產(chǎn)量與生長期才是王道(注3)。
“若是有玉米、土豆和紅薯的話就好了。”趙與莒嘀咕了一聲,嘆了口氣,在短時間內(nèi),這些東西還是癡心妄想。
“那片山坡荒著也是荒著,小老兒想讓家丁去種上桑樹,日后可以養(yǎng)些蠶,遇著災荒年歲,桑葉也可以充作吃食……唉呀,瞧小老兒這老糊涂,有大少爺在,咱們家怎么會怕災荒年歲?”趙喜沒聽清趙與莒的嘀咕,自顧自地指著道路另一端的山坡道。
趙與莒點了點頭,那片山坡地勢稍陡,原本不適合種植桑樹,但閑著也是閑著,讓趙喜有些事情可以忙乎,也有助于維系這個老仆的忠誠。
缺乏人手可用,是趙與莒目前最大的困難,雖然他已經(jīng)在著手培養(yǎng),但那批孩童不過三五年,還不能獨當一面。
“前兩日淫雨連綿,方木匠來抱怨,說是他住的屋子已經(jīng)漏水了,這幾日是否乘著天晴,把屋頂再翻一翻?”趙喜又想到一件事,向趙與莒問道。
“這些子小事,你決定便是。”趙與莒有些不耐煩:“老管家,你在家里可是老人,何必如此小心翼翼?”
注1:古時啟蒙教育有“三、百、千”之說,即《三字經(jīng)》、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,史載為南朝梁武帝時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所編。
注2:有宋一朝都缺馬匹,這也是宋在與北方游牧民族野戰(zhàn)時缺乏大規(guī)模騎兵的一個重要原因。南宋時雖然在江南設了牧監(jiān),但由于水土不服,馬匹很難繁衍,戰(zhàn)馬主要來自于川、陜和廣南這些邊疆之地。
注3:??醇芸盏臅褜φ汲堑静粫吧?,不過坦率地說,這種稻谷并不象想象中的那么好,至少在口感上,現(xiàn)代人恐怕吃不習慣。《關于占城稻若干問題探析》(黃桂)中說占城稻:米粒細小、粘性較差、硬而難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