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歐洲形容成是一個寒冷的地方,對于我們國人來說絲毫不為過。
雖然得益于大西洋暖流的滋潤,歐洲地區(qū)在冬天要比同一緯度的東亞地區(qū)溫暖一些,比如說北緯49度的巴黎就要比北緯45度的哈爾濱溫暖不少,否則就不會有花都之稱了??墒牵坏┻@道暖流出現(xiàn)什么異常(真的有過好幾次),大半個歐洲在冬天就會瞬間掉落到零下40度的地獄冰窟!
更要命的是,在地球上,相同緯度的不同地區(qū),由于海拔和季風、暖流的影響,溫度不一定相同,這與具體的地理環(huán)境相關。但緯度越高,晝夜長短變化越大,卻是絕對的真理——因為這是太陽的事。
在北緯53度的黑龍江漠河,冬天已經只能看到四五個小時的太陽,想來差不多同一緯度的德國柏林和英國倫敦,也應該是類似的狀況。而更北方的莫斯科,則已經快要是終日黑夜不見亮了。
所以說,大家應該明白現(xiàn)代的歐洲人,為什么會那么熱衷于跑到地海邊去曬太陽了吧。
而到了夏天,情況卻又反了過來,太陽每天在頭上晃17、18個小時不下山,大半夜都要照樣曬太陽,把人曬得頭腦發(fā)昏——在德國,夏天氣溫通常一到30度,就已經遍地有人暑了,不是日耳曼人的體質嬌弱扛不住熱,實在是要連續(xù)不斷地曬上18個小時,再怎么健康的人也吃不消?。?
正因為整個歐洲的普遍高緯度,所以在歐洲國家,有一個我們國人不太熟悉的特殊名詞——“白夜”。所謂的白夜,就是在緯度達到一定度數的地區(qū)(高緯,接近極圈,但在極圈外),盛夏的太陽落到地平線下之后,只能達到一個很小的角度,就再也跌不下去。由于大氣的散射作用,天空就會始終無法完全黑下來。于是地面上的人們就會看到,這一天的黃昏還沒有過去,黎明就已經到來了——也就是所謂的“白夜”。
按照科學的計算,能夠出現(xiàn)白夜的地區(qū)從緯度48°34′開始,緯度越高,白夜出現(xiàn)的時期就越長,夜晚的天空也越亮。在我國,只有版圖最北端的漠河附近,在夏季接近夏至日時,才會發(fā)生白夜現(xiàn)象,連哈爾濱都在白夜出現(xiàn)的范圍之外。而在歐洲,巴黎以北的所有地區(qū),北歐國家、比利時、荷蘭和英國統(tǒng)統(tǒng)能看到白夜……歐洲夏季的夜晚居然是如此明亮,讓很多國留學生對此大為咋舌,并且深感難以入睡。
雖然在冬天和夏天各有各的煩惱,但對于古代的歐洲人來說,黑暗總是比光明來得可怕——白晝太長,對于古代人來說,最多就是想辦法找個陰暗地方睡覺的問題,實在沒辦法,曬著太陽也不是睡不著;而黑夜太長的話,古代的歐洲地廣人稀,到處都有要人命的毒蟲猛獸出沒,而且很多人因為營養(yǎng)不良,都患有夜盲癥,所以在黑夜里實在是不敢隨意外出,否則萬一遇到狗熊豺狼什么的可就慘了,連逃都逃不掉。
而那年頭的照明條件又很落后,普通人根本點不起蠟燭和油燈,天黑之后縮在家里也做不了什么事,只能在黑暗發(fā)抖和祈禱,同時胡思亂想一些可怕的幻想神話故事。
正因為冬季和夏季的白晝長短變化如此劇烈,西方人才尤其覺得冬日可貴。
說到這里,我不得不又一次提起西方奇幻《冰與火之歌》,里面那位紅袍女巫梅麗珊卓的口頭禪“長夜漫漫,處處險惡;白晝光明,勃勃興旺。”從某種意義上,這也確實反應了西歐人的季節(jié)觀。
總之,在發(fā)生歷史性變革之前的世紀,歐洲就是這樣一個寒冷、愚昧、落后的黑暗世界。
好了,不多說了,如果在看到了上述內容之后,依然有人想要到歐洲世紀闖蕩一番的話,我只能在這里佩服你們的勇氣,并且默默地獻上祝福。
<cener>
<font color=red>閣</font>已啟用最新域名:<font color=red>ge001</font> ,請大家牢記最新域名并相互轉告,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