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咱們是輸不起,可誰說咱們就一定會輸!”崇禎帝看著李邦華:“常宇何曾輸過!別人做不到的事情他可以做到,別人打不贏的仗他可以打贏!此番他若無把握又豈會孤注一擲!”說著一掃眾人:“你們可以不相信他,但不要拖他后腿,否則若誤大事,皆為我大明罪人!”
眼見崇禎帝是鐵了心支持,李邦華幾人也是無可奈何,若是往年往日自是與這個皇帝死磕,但如今不行了,這兩年皇帝的翅膀硬了底氣也足,認定的事也會與他們死磕,最重要的是眼下這事,他們死磕不得,因為他們不想當大明罪人,因為他們心里其實也對那太監(jiān)抱著希望!
萬一那太監(jiān)真的干贏了呢?
那太監(jiān)確實打仗從來沒輸過。
確實很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他做到了!
這一次他能做到么,真的能匆忙間幾天就集合大軍陳兵錦州城下,從而牽制清軍兵力,讓那支伏兵和朝鮮兵在沈陽周邊大鬧?
朝鮮王真的會憑他一封口信就會及時出兵遼陽?
這在往年是不可能啊,兩朝出兵都需要兩個朝廷使者或書信往來幾個回合才能敲定,哪能你一句話一個口信對方就應了的。
眾閣臣覺得一切都那么的不切合實際,可偏偏眼前這個倔強的皇帝就信,可偏偏之前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,那太監(jiān)也做到了!
既然如此,那……就試試!
前提是,若白忙活一場,崇禎帝要下罪己詔,那太監(jiān)也追責
崇禎帝毫不猶豫就同意了!
那,皇上打算怎么做?
是朕問你們接下來怎么做!崇禎帝并沒有因為內閣同意就欣喜,因為他自個心里也七上八下的,也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些什么!
內閣畢竟不是擺設,一陣商議后便開始行動,先給祖大壽,高第傳旨一切聽令常宇調遣,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的調兵文件緊隨其后,雖說他們也知道高第和祖大壽應該早他們一步就接到了常宇的調令,甚至都開始出發(fā)了,但行政上的書面材料還是要補齊的,省的秋后有人拿這事彈劾常宇。
關外要大戰(zhàn),邊防很重要,又傳旨坐鎮(zhèn)薊鎮(zhèn)的唐通代理昌平軍務,警惕防線以防敵軍突襲。
山海關作為遼東走廊的南大門,不能沒人坐鎮(zhèn),但此時京畿雖有兵卻無將,便急調左都督山東總兵李巖前往。
這樣一來,李巖既能看大門也能做候補。
調兵遣將這種事,他們只是走個形勢過場,因為能用的,要用的,常宇早他們一天就傳令了。
朝廷真正要做的是后勤補給。
再說直白點就是趕緊撥款啊!
沒餉銀大冷天的誰TM的給你賣命去!
所以,餉銀怎么辦?諸閣臣你看我,我看你,然后都看向了崇禎帝!
崇禎帝一肚子火,他么的,老子養(yǎng)你們是讓你們出謀劃策為君分憂的,不是讓你們逼我想辦法的!
閣臣們看出皇帝那壓抑的憤怒,趕緊湊一起嘀咕起來開始計算這場仗要用多少糧食,多少餉銀,這些糧食和餉銀要從哪兒弄!
一翻計算,李巖從濟南調兵一萬駐防山海關,餉銀起步價得三萬,糧草那邊他暫時可以自帶些。
寧遠和山海關出兵有四五萬人,餉銀的小十萬,糧草他們有余,但后來結算這三部兵馬也得上萬石糧食,十五萬兩銀子。
支出給你算出來了,但從哪支出?
京城所余存糧僅勉強夠京營支出,若民生不濟還要賑災,根本拿不出一分糧食了,要知道前陣子剛給祖大壽送過去一批。
至于國庫存銀……嘿,皇上,能撥出一萬兩么?
崇禎帝把玩手中茶壺,淡淡說了一句:“朕從內帑拿出五萬資軍!”
閣臣都是沉穩(wěn)之人,聞言之下亦現驚色。
他們知道皇帝有點私房錢,誰沒有呢,老百姓都有何況帝王那么一大家子怎么可能不存錢。
國庫是朝廷的,內庫是自己的。
歷朝歷代皇帝都有私房錢的,攢錢渠道也五花八門,大頭就是抽成,抽賦稅提成,比如老百姓交的各種稅,按照百分比多少進國庫多少進內庫,除此之外還有皇莊放貸啊,租金啊,以及有罪官員的罰金啊。
明朝皇帝的私房錢相對來說比較簡單,也比較直接,賣官鬻爵!
皇帝有私產比如皇莊,會有專人打理出租收租,也有專人打理一些其他生意,比如明朝各個時代的權監(jiān)其實都是皇帝私人理財專家。
比如魏忠賢就是專門給朱由檢撈錢的。
所以常宇也不例外給崇禎帝撈不少。
但是皇家是一個大家族,需要花錢的地方也實在太多了,不說三宮六院那些支出,就是皇親國戚,今兒賞那個明兒賞那個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