糾安這個年輕人,時常誦讀秦王政與太傅鞠子洲的事跡、著作。
他很清楚自己的處境。
所以他的心智真的是前所未有的堅定。
他就是寧愿讓項燕攜帶大軍自立,都不愿意放棄對項燕的支持。
秦人的計策對這樣鐵板一塊的敵人是沒有用的。
奇襲也達(dá)不到應(yīng)有的目的。
即便是最驕縱恣意的李信,都知道這時候是沒法兒強攻的。
于是在短暫的接觸和試探之后,秦人選擇了另外一種路線。
一種未曾出現(xiàn)過的路線。
他們將楚國大邑、城池之外的民眾集結(jié)起來,由有經(jīng)驗的兵士幫助墾荒,幫助他們建造房屋、挖掘水井、養(yǎng)殖牲畜,甚至教授他們秦語、為他們的小兒上課,教授醫(yī)藥、歷法和文字。
但秦人不對他們收稅。
而是要求以一種比在秦國國內(nèi)略低的價格收購他們的糧食、牲畜、鹽巴、藥材等。
并且,這種低價收購是事先就告知他們的。
就是直白的告訴他們,這價格比在秦國國內(nèi)低一些。
這是一種“就食于敵”的辦法,是秦人為了長久的拉鋸而創(chuàng)造的。
他們已經(jīng)不再寄希望于去截斷楚人的糧道了。
風(fēng)險太高,收益太低。
這種辦法是很惡毒的。
惡毒就惡毒在,尋常的楚人完全沒辦法拒絕。
而城里的楚國貴族們,則是隨時都可以去劫掠,去剝削這些為秦人提供物資和情報的楚人。
短短八個月的時間,秦人雖然未曾深入楚境,但秦式的楚國農(nóng)會、村落便遍地開花。
最初只是項燕狩獵時候見到一兩個。
其村落中的楚人生活變得富足一些,也更能夠繳稅了。
他原以為是好事。
但后來越來越多的這種農(nóng)會、村落出現(xiàn)。
他才意識到大事不妙。
當(dāng)世所有的正常國家,收稅都是按比例收的。
農(nóng)民一畝地收一百斤,那我朝廷就收五十斤。
你一畝地收三百斤,那我朝廷的稅就要你一百五十斤。
窮的時候,民眾都能接受。
因為不心疼。
也因為沒有力氣反抗,沒有人告訴他們應(yīng)該反抗。
更是因為朝廷收了也是正常的,合理合法。
但秦人來了就不那么一樣了。
他們干的是不合法的事情。
但這種不合理不合法,叫民眾自己感覺是什么呢?
是吃飽喝足,是自己得到了人的自尊。
小孩子的氣色肉眼可見的紅潤起來。
天冷了可以多扯一點布去做衣服,出門打柴沒那么冷了。
這群不法分子,用他們慣用的驕奢淫逸,污染了楚人庶民的心靈。
這些人不再那么淳樸干凈了。
他們變得狡猾了,變成了刁民了。
他們開始隱藏自己的收入,開始有規(guī)律的藏匿物資,開始逃跑,開始抗稅。
唯獨沒有開始為國家著想。